AI 入侵,脑机互联,我们的大脑将进化向何方?
摘要:被朋友圈脑龄测试刷屏之后,你更应该听听认知神经科学的开创者如何描绘我们的大脑未来。
迈克尔·加扎尼加(Michael S. Gazzaniga)教授不会想到,他在 50 年前的研究成果在中国被一则小程序疯狂传播。
不久前,一款名为「这个男人的眼睛在一条直线上吗?」的测试刷爆了微信朋友圈——程序号称能够给出答题者左右脑分别的理论年龄。很快,这就被发现这不过一场是随机生成数字结果的代码把戏,和脑科学没半点关系。
这则「骗术」的真正理论基础,则来自于人们熟知的「左右脑分工不同」的科学常识。
这就是加扎尼加教授与神经认知科学的故事。
奢侈的实验,与费曼的「邀约」
1960 年代,加扎尼加从达特茅斯学院毕业后,来到加州理工学院,成为当时神经学领域的知名专家,罗杰·斯佩里的学生。
在斯佩里的指导下,加扎尼加开始对做过胼胝体横切术的病人(裂脑人)进行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团队获得了关于人类左脑和右脑功能和关系的知识,并最终帮助加扎尼加的导师,罗杰·斯佩里在 1981 年拿下诺贝尔医学奖。
上世纪 60 年代的加州理工学院能人辈出,尤其在生物学领域诞生多个诺贝尔奖得主。师从罗杰·斯佩里的加扎尼加在学院中虽然只是新人,身边却围绕着一群享誉全球的顶尖专家。据说,在一个 Party 上,物理学界的传奇人物理查德·费曼在得知加扎尼加在研究人类大脑后,告诉后者「你可以拿我大脑做实验(裂脑手术),但必须保证我在手术之后还能继续搞物理」。
加扎尼加和同事了解到左脑和右脑的秘密:左脑负责逻辑思考,表达语言,即便左脑与右脑失去联系,病患的智商也不会受到影响;右脑则是艺术家,能敏锐感知图像和空间。「左脑逻辑,右脑艺术」的理论因此成为常识。
关于大脑的正确答案
在获得关于左脑和右脑的相关认识后,加扎尼加并未停足,他苛求着关于人类意识更多的答案。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加扎尼加联合心理学家、语言学家乔治 • A • 米勒(George A. Miller),共同创立了认知神经学这门学科,试图通过心理学和生物学的联姻来解答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加扎尼加和其他相关科研人员的研究显示,大脑的运作模式是固定不变的:左脑半球在其接收信息的基础上编造出条理清楚的故事,并告知人的意识。日常生活中这个过程不断在上演,大部分人都有这种行为,比如偷听到别人闲话的片段,然后用自己的揣度把故事补充完整。
大脑中各种声音吵吵嚷嚷,却依然能保持一致,其原因就在于左脑半球中某个模块或是某处网络一直在滔滔不绝地叙事。
加扎尼加说:「我花了 25 年,提出了正确的问题,并且找到答案。」
脑神经科学的王
加扎尼加的声望并没有停滞于临床以及基础科学研究的圈子,在对于社会公众的神经科学常识普及领域,他也是一位明星科普作家。
1985 年,他出版了《社会性大脑:发现心智的网络》一书,对大脑功能偏侧性的特征以及大脑两半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通俗易懂的阐释;1988 年,《心智问题》(Mind Matters)一书,成为窥探心智紊乱问题的入门作品;1992 年,出版的《自然界的心智:思维、情绪、性别、语言以及智能的生物学根源》,收获了纽约时报如此的赞颂:「对脑科学研究来说,此书所做的研究堪比斯蒂芬·霍金的研究之于宇宙论」。
1995 年,加扎尼加出版了自己的里程碑式著作《认知神经科学》(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s),对九十多位科学家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被誉为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资料库。
11 月 12 日,加扎尼加将来到极客公园前沿社举办的近场研究活动,与前沿社会员分享目前脑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探讨脑科学未来发展的节点,以及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行业的应用前景,揭示未来人脑的进化方向,以及对人们学习模式所产生的改变。
如果对活动感兴趣,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加活动。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刘鹏
本文由极客公园原创
转载联系 zhuanzai@geekpark.net